國學論道
西北政法大學八十五周年賦
西北政法大學八十五周年賦文/ 王一棟 時逢壬寅,序在季秋,二萬學子,青春正當。今朝政法,再煥新顏,八五秩華誕桃李天下,八百里秦川靈氣云聚。 赤誠底色,起于延州,...
新時代青年應做弘揚利他精神的踐行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松濤 中央統戰部機關干部 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青年要在青春賽道上握緊接力棒,勇于砥礪奮斗、勇擔時代使命,心系國家...
孫犁:從“清荷”到“淡菊”(中國經典作家在海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孫犁青年時期即以《荷花淀》成名,但并未大紅大紫;中年生病,封筆二十余載;晚年筆耕于“蕓齋”,崇尚“人淡如菊”。青年孫犁和晚年孫犁創作旨趣大...
國學論道之---域外《尚書》學傳播與流變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陳良中(重慶師范大學教授) 作為中華民族的元典之一,《尚書》不僅在建構中華民族精神層面有重要價值,其在東亞文化圈的重要作用亦不...
出土簡牘透露隱秘歷史:普通人在三國怎么生活
來源:中國青年報 嘉禾吏民田家莂。莂是可剖分的契約文書,一式兩份或多份。歸檔時,這些田家莂被編連成冊,這種簡冊形成了我國豎排本書的雛形。從券書上我們可以看出孫吳...
陳寅恪的古典今典說-文史考據的重要方法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關愛和(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以詩證史或詩史互證,是陳寅恪文史考據的重要方法。在讀詩解詩的學術實踐中,陳寅恪拈出古典、今典這樣...
國學論道---百花生日 究竟是農歷二月哪一天?
來源: 廣州日報《萬有同春圖卷》(局部) 錢維城(清)《桃花》 吳昌碩 農歷二月,春光明媚,百花盛開,正是踏青賞花好時節。在古代,這個月有一天頗為重要,因為這一...
國學論道之---先秦學術史上的“私家著作”問題
來源: 光明日報 內容提要: 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受重視程度之高、影響社會之深、延續時間之久,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見。 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
- 頭條新聞
-
- 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學好用好《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2025-06-23)
- 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發展(2025-06-23)
- 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 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024-11-04)
- 習近平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4-08-07)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2023-11-28)
- 深學細悟習近平文化思想 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2023-11-28)
- 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 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22-12-19)
-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更多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2022-08-09)
- 追尋中華文明起源 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 堅定文化自信(2022-06-25)
- 中國科學家胡海嵐獲頒“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2022-06-25)
- 智訊前沿
-
-
韓美林先生為榮寶齋350周年紀念再創精品畫作
瀏覽: 1747
-
著名詞作家喬羽去世
瀏覽: 1688
-
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瀏覽: 1654
-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標志發布
瀏覽: 1640
-
產業 | 科技賦能藝術 融合驅動變革
瀏覽: 1628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榮寶齋》開機拍攝
瀏覽: 1616
-
“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啟幕
瀏覽: 1551
-
中國國家版本館有什么特點?
瀏覽: 1515
-
姑蘇古城:在傳承歷史文脈中煥新發展
瀏覽: 1510
-
三星堆新發現6個“祭祀坑” 上新文物近13000件
瀏覽: 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