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陶瓷藝術助力淄博市政府打造特色城市文化》
人類最初的藝術創作往往是以生活中易得的物質材料為對象進行創作的。
每種物質的質感,色澤,造型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受。
而人和材料所建立的這種關系是在勞動改造中形成的,在人類集體的勞動生活中不斷的感受、改造不同的材料并不斷的深入對特定材料的認識,使其擁有了可進一步進行精神傳達的媒介,因此每一種藝術創作的材料本身就蘊含著人類社會集體的智慧。
一片土地映照著滄海桑田的變遷,一串文字鐫刻了人類文化發展的痕跡,一塊電路板隱藏著工業文明發展的信息,一片樹葉蘊含了生命勃發的世界。 這就是材料所具有的獨特人物內涵和精神、情感象征。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環境,而社會環境決定了藝術材料的發展。材料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特定的時期決定了材料所能蘊含的特定意義。
如玉器,從根本上來講玉就是一種石材,早期的玉和陶一樣作為遠古人類生活中作為一種飲食器具而存在,但因其質地更為美觀更為溫潤而具有光澤,使其成為原始文化中“禮”的象征,擔當起了人與神交流的媒介,并逐漸成為權力的象征。在這之后儒家文化又將“玉”與“德”相比使玉承載了更多的超乎于物質化的東西,就這樣玉完全從石性中超脫,完成了徹底的向精神性的轉變。 陶瓷雕塑藝術的發展也經過了從生活性向精神性轉變的過程,在中國傳統陶瓷發展歷史上,陶瓷雕塑藝術藝術一直兼具有實用性和精神性的雙重角色。
當第一件陶器在人類手中誕生之初,每一段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及意識形態都能在傳統陶瓷雕塑藝術當中得到完美體現。
聲明:本文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