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正值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銀幕上的美女輪番登場,可要論媚勁兒,何賽飛可以說是獨一份兒。更為特別的是,她的媚勁兒里,還帶有一種倔強和悲涼感,非常微妙。 這或許跟何賽飛的成長經歷以及越劇演員出身有關。 何賽飛1963年出生于浙江舟山市岱山縣一個干部家庭,由于母親生病,父親散盡錢財,才換得了母親的康復,可原本殷實的家境也變得家徒四壁。
后來,父親被下放到偏遠漁村,母親既要賺錢,又要照顧三個孩子,沉重的生活負擔和精神壓力,讓他們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 有一天,母親幫何賽飛換上了漂亮的衣服,說要帶她去拍照。她滿心歡喜地牽著母親的手,沒想到,母親只是將她送到了站著照相館門口的父親懷里,就轉身走掉了。 任憑她哭著喊著“媽媽別丟下我”,母親都沒有回頭。她只記得,父親說了一句:“我就不信養不活我女兒”。
就這樣,母親帶走了9歲的大姐賽艷和不滿周歲的小妹賽麗,唯獨留下了5歲的何賽飛,并且再也沒有跟他們父女倆聯系。 很多年后,何賽飛回憶說:“我一輩子都記得那家照相館,一生都遺憾沒有一張全家福。”
為了養活女兒,父親每天早出晚歸,何賽飛心疼父親,六歲起便學著大人的樣子,做飯、洗衣、拾柴火、挖筍采藥。 每次做好飯,她都會一個人等著爸爸回來,自己很餓又不能先吃。主持人魯豫問過她,覺得那時候日子過得艱苦嗎,何賽飛停頓了一會說:“那是你想象不出的。” 可是,在那常人想象不出的艱苦中,也有一些美好的回憶。
何賽飛是在絲竹音樂聲中長大的,閑暇時,父親總會坐在小院門口,彈彈三弦,吹吹樂曲,偶爾還有會相熟的叔叔伯伯,跟父親來一曲合奏。 受他們影響,何賽飛從小便對戲曲、音樂感興趣。16歲時,村里播放越劇電影《碧玉簪》《紅樓夢》,何賽飛看完,轉頭就能在父親面前模仿得惟妙惟肖。 父親看到女兒這么有天賦,便給她請了專門的越劇師傅。那又是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何賽飛每天天還沒亮,便要開始綁紗布、頂水盆、扎馬步,常常一練就是幾個小時,腳趾全是血泡。 功夫不負苦心人,1982年,何賽飛憑借一曲《祥林嫂》,考入浙江岱山劇團,跟隨團隊到各地演出,成為劇團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機緣巧合之下,何賽飛還與妹妹夏賽麗重逢,并帶領妹妹走上了表演越劇之路,兩人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越劇姐妹花。
1983年,姐妹倆被調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她們進京演出時,還曾得到鄧穎超的稱贊,尤其是何賽飛,被鄧大姐稱為最美的“小百花”。 1984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越劇電影《五女拜壽》,在其中飾演翠云的何賽飛,因姣好的容貌和扎實的演技受到關注。 1986年,謝鐵驪導演籌拍《紅樓夢》,何賽飛在劇組一待就是三年。
1989年電影上映后,何賽飛憑借妙玉一角,順利踏入影視行業。 1991年,張藝謀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時,正在為影片中三姨太“梅珊”的人選苦惱,有人向他推薦了何賽飛。 初見何賽飛,那嬌俏嫵媚的模樣,便讓張藝謀眼前一亮。盡管何賽飛是越劇出身,與人物的“京劇演員”設定不太相符,張藝謀還是十分信任何賽飛,將這一角色交給了她。 為了這一角色,何賽飛拋掉越劇的身段和唱腔習慣,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從零開始學習京劇。 電影播出時,只見她飾演的三姨太身著一身紅衣,水袖翻飛,在寂寞的深墻大院內,把一腔落寞和絕望唱得淋漓盡致,甚至比鞏俐更具風情。
何賽飛在這部影片中的表現,得到了諸位大導的關注。那幾年,她幾乎成為了第五代導演的“團寵”,李少紅的《紅粉》,陳凱歌的《風月》,黃建新的《說出你的秘密》……她一路高歌猛進,獎項也沒少拿。 進入新世紀以后,何賽飛最知名的作品當數《大宅門》中的楊九紅。 這個角色,導演郭寶昌原本屬意于蔣雯麗,后來由于蔣雯麗想演白玉婷,導演才不太情愿地讓何賽飛來試戲,但他心里始終懷疑,“從氣質到口音再到身段,南方姑娘能演好楊九紅身上那股潑辣勁嗎”。 他沒想到,何賽飛不僅能演好,還能演得特別好。 楊九紅出身風月,一直不被二奶奶認可。老太太臨終前放話,阿貓阿狗都要戴孝,唯獨不許楊九紅戴孝,這對楊九紅無疑是奇恥大辱。 試戲時,何賽飛平靜地捧起一針一線縫制的孝服,神色恍惚,突然情緒爆發,豁出命來撕、剪、咬著衣服。 郭寶昌震驚了:“終于有人替我最同情的姨太太,吶喊了出來。” 電視劇播出后,楊九紅這個角色,從少女到老婦,從婆婆欺壓到女兒不認,雖工于心計,拼命爭取,努力掙扎,終究徒勞,沒能擺脫舊時女子的悲涼,讓人看得又恨又憐。 楊九紅之后,何賽飛成為熒屏上有名的“姨奶奶專業戶”,
無論是《孝莊秘史》里的海蘭珠,還是《紙醉金迷》里的朱四奶奶、《紅幡》里的吳美云,都用那股易碎的嫵媚,打動了觀眾的心。 轉眼間何賽飛已經58歲了,飾演的角色也從嫵媚動人的少婦太太,變成了深陷家長里短的媽媽婆婆,但她精湛的演技、獨特的氣質,還是賦予了這些角色鮮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