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2日,繼成都、廣州演唱會之后,刀郎南京演唱會再次掀起音樂風暴。
站在舞臺上的他身著一件黑色短袖T恤、一條牛仔褲,依舊樸素得像鄰家大叔。他一首接一首地唱著歌,場內座無虛席,萬人齊聲合唱,大量沒有票的歌迷一直站在場外支持。
“刀郎現象”無疑已成為一種值得研究的獨特文化現象。那么,53歲的刀郎靠什么一再引起轟動?他的音樂為什么能夠如此打動人心? 音樂讓人身心愉悅,也是撫慰心靈的良藥。刀郎創作并演唱的歌曲《情人》《羅剎海市》《花妖》等,背后往往都有一個故事,其中有悲欣、思念,也有祝福。
顯然,刀郎善于借事抒情,用詞曲中流露出的質樸真情與觀眾進行心靈對話、與普羅大眾共情。正如刀郎在《愛是你我》中唱的:“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他用真誠的歌聲撫慰人們的心靈,仿佛是一抹冬日暖陽,給那些為生活而奔波忙碌的人傳遞“我懂你”的暖意,給那些陷入迷惘的困頓者送去希望和力量。
自古以來,優秀的文藝作品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思想高度,刀郎的音樂同樣如此。他創作并演唱的歌曲不僅旋律優美,而且風格多樣,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例如,《羅剎海市》《翩翩》等歌曲就是源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以及大量民間傳說和典故。以歌曲為媒,在傳統文化底座之上生發新枝新芽,顯得格外鮮活,激發了眾多年輕人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演唱會上,二胡的悠揚婉轉、笛子的清脆嘹亮、嗩吶的高亢激昂、古箏的高山流水,與刀郎的歌聲相互呼應、相得益彰,也再次印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神奇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刀郎不僅是一位頂流歌手,也是一個中國文化的優秀傳播者。 最是情懷動人心。
刀郎的歌聲讓我們相信“相信的力量”,也讓我們相信命運總是垂青堅韌不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