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2021年12月24日電 今日,湖南省瀏陽市舉行《瀏陽紅色人物故事匯》叢書首發式暨慶祝建黨百年瀏陽重大黨史研究成果集中發布會,這是瀏陽市黨史學習教育的又一重大成果展示。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以及長沙市委黨史學習教育第二巡回指導組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發布會。 瀏陽是一座銘刻著紅色傳奇的英雄之城,是革命前輩和先烈云集的地方。在這片經過血與火洗禮的紅土地上,留下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誕生了胡耀邦、王震等6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走出了宋任窮、楊勇等30位共和國開國將軍,還有2萬多名革命英烈為黨和人民獻出了寶貴生命,其中就有尋淮洲、李白兩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為緬懷革命前輩的無上榮光,繼承弘揚他們的優良傳統,瀏陽市委宣傳部和市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纂《瀏陽紅色人物故事匯》叢書。叢書共有50余冊,分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共和國開國將軍、著名革命英烈、其他知名黨史人物四個譜類,以口袋書的形式生動再現瀏陽革命前輩的生平事跡、品格風范和精神智慧。第一期完成胡耀邦、王震等5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尋淮洲、李白等8位著名革命英烈的故事編撰,成書12冊60余萬字。書冊篇幅精悍、內容豐富、資料詳實、文字生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教育意義。
叢書將免費捐贈給革命前輩的故居、紀念館及所在鄉鎮、村的中小學校,成為對外講好瀏陽革命故事,對內傳承紅色基因的權威讀本。 瀏陽是一座紅色資源富礦,是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在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斗爭史中,瀏陽涌現了一大批英雄兒女,為謀求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篳路藍縷、奉獻犧牲,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這些資源大致可分為紅一方面軍系列、秋收起義系列、湘鄂贛蘇區系列、偉人故居系列、革命烈士系列等等,紅色資源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均居湖南省前列,現已成為瀏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瀏陽市委組建了黨史專家智庫,成立若干課題組,深入開展“1+5”即瀏陽黨史大綱(從百年黨史看瀏陽的奉獻與擔當)、瀏陽在秋收起義中的核心地位研究、紅一方面軍瀏陽永和建軍的歷史地位研究、湖南省蘇維埃政府兩次入駐瀏陽的歷史價值研究、毛澤東張坊遇險脫險全過程探究等六個重大黨史課題研究。理論研究成果凝聚了瀏陽黨史專家學者的才華,得到了省市相關黨史專家的審讀與認可,對于宣傳推介紅色瀏陽,有效提升瀏陽在黨史、軍史上的政治地位都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瀏陽更好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奠定了理論基礎。
今年以來,瀏陽市委堅持對標對表,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域內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對全市紅色革命基地進行提質改造和展陳優化,使之成為重要的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在全省公布的就近就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點中,瀏陽共有10處,是全省最多的縣(市、區)。組建了專家宣講團、“五老”宣講團、理論微宣講團和紅色文藝宣講團四個層次的市級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創作推出了一批黨史題材特色活動、精品力作,深入到各級各單位及基層黨組織開展宣講,收到了良好效果。 堅持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園區建設、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有機結合,不斷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瀏陽市基本競爭力位列全國第十,縣域經濟綜合發展位列全國第八,排名較去年均進步一名。堅持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于黨史工作全過程,圍繞群眾最關心的“學位、床位、車位、廁位”等民生問題,利用“黨建+微網格”,深入開展“十百千萬”為民服務工程:聚焦民生重點,集中攻堅“十件大事”;紓解民生痛點,突出抓好“百件難事”;暢通民生堵點,統籌鋪排“千件要事”;找準民生切點,全面實施“萬件微事”,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李圣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