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縱貫南北,全長 7.8 公里,包括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社稷壇、太廟、天壇、先農壇等15處遺產構成要素。它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不斷完善,歷經逾7個世紀,是統領整個老城規劃格局的建筑與遺址的組合體。
中軸線最北端的鐘樓和鼓樓是古代北京的報時臺,也是全國現存鐘鼓樓中保存最為完好、體量最大、報時器具最具規模的一組古代建筑。
北京中軸線是一處珍貴的遺產,它是東方城市規劃的典范,是東方建筑藝術的杰作,也是儒家傳統禮制的一個載體,是東方城市軸線規劃集大成者,也是全球中世紀都城遺址里面軸線規劃最突出的案例之一。
這條軸線上,既有皇帝布政的地方,也有百姓城市生活的地方,既有莊嚴肅穆的祭祀性禮制建筑,也有怡情山水的景致風光,呈現出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對稱的景觀韻律與壯美秩序。
北京中軸線既是祖先留下的文化財富,也是要傳給子孫后代的文化財富,還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以此文化底蘊,中華文明呈現于、自立于世界文明百花園。
建都八百多年來,北京城已經逐步發展成6個同心同軸的方形回環。這座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通過一條特殊的軸線,鐫刻著中華兒女生息起居的獨特印記,承載著一個古老國家的磅礴底蘊,記錄著一個偉大民族拼搏奮進的歷程,傳頌著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的萬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