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6月22日電(李曉笛、陳娟娟、余明明)中國綠松石文化學術交流會21日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舉辦,會議主要圍繞綠松石文化發展及其產業發展進行研討。
會上,來自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中國社科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復旦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單位的專家以線下和線上視頻方式作了專題講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教授楊明星從綠松石近9000年的歷史、綠松石文化內涵、綠松石文化與綠松石產業發展三個方面講述了綠松石文化內涵對當代綠松石發展的意義。“我國境內的鄂豫陜地區、安徽、云南、內蒙古、青海、新疆等都是綠松石的礦區,其中湖北十堰竹山是最大的綠松石產地。”楊明星說。
竹山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宇星介紹,目前竹山縣全縣17個鄉鎮中有13個鄉鎮發現綠松石礦區,已發現礦點共111處。綠松石儲量占全國70%,綠松石市場主體已達5000余家,帶動就業近7萬人,全國90%以上的綠松石產品來自竹山。“竹山綠松石”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取得國家注冊商標。
中國社科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海濤表示,未來,竹山綠松石需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技術含量,深入挖掘文化價值,開發具有文化豐富、產品多元的綠松石產品。 在會議現場,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與竹山縣綠松石博物館舉行締結友好博物館儀式,并為新受聘的竹山縣綠松石文化研究會徐琳、鄧聰、萬琳等專家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