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實力派的書法家,劉俊京修養全面,不僅通曉詩詞格律,而且因為有著多年中醫師的從業經歷,他將醫道融入書道之中,融會貫通,集于一身,在對藝術追求中書寫著對人生的見解。
中國五千年文化所沉淀下來的精髓是書法的靈魂所在,文化修養正是書法精神的基石,劉俊京對此深信不疑。為此,他大量研讀歷史書籍,內容涉及文學、史學、醫學、美學等。良好的國學根基為他書法的體悟發揮了很大作用。特別是中醫辨證論中的陰陽法則,成為他步入書法的門徑和解讀書法的根本。
這種與其他書法家不同的學書經歷,使得劉俊京的書法藝術中廣泛滲入了中醫養生的哲學思想,這對他藝術個性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書法并不是單純寫字,文字的由來是文化記載的需要,書法與漢字文化結合,才能成為不朽,正如《左傳》中所言:“言而無文,行而不遠。”在劉俊京看來,書法也是如此,書而無文,行而不遠。幾十年來,他一直將恩師歐陽中石的“作字行文,文化載道,以書煥彩,賦以生機”的教誨作為創作的座右銘。 “書本小道,在于囑文明義,至于以為藝術乃是余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的確如此,其書法作品必然要含有你的意念、環境、身份、學識。”
劉俊京坦言,古代書法家都不是單純的寫字,書法往往是由其他工作帶動而來的,但做什么往往對其書法產生很大影響,如王羲之、顏真卿、米芾、歐陽詢、宋徽宗、康有為、于右任等等,所有能傳世的作品無不飽含著他們博修的結晶,就拿歐陽詢來說,其作為率更令,就是負則掌知時間的官員,所以他的字工整嚴謹。還有很多書法家,其作品之所以能流傳,正因為他們有博修的文化所在,書法作品才能流傳。 書法的境界在修而非力學。劉俊京的書法由人生感悟中來,他的作品各有特色,作品與作品之間很少重復,技法乎上,格調高雅。在他看來,書法是綜合了不同門類的藝術,講究書寫的氣韻,書寫者必須賦予它生命力,讓它動起來,充滿動感,呈現出節奏美、形象美、氣勢美。
同時,在對不同傳統文化的研究中,劉俊京用心領悟、理解書法的這一特點,根據漢字不同筆畫的表現形式改變筆尖的書寫方向,不再是簡單的筆桿變化,從根本上讓毛筆與漢字融為一體,使漢字的線條極為優美、流暢,形、神、情兼備,于平淡中見俊美,端莊凝重中顯功力。 如今,劉俊京每一件作品都賦予了特定的藝術內涵,不僅具有傳統的審美價值,又具有時代的風貌,散發出魏碑遺風的氣韻和境由己出的心造。不難看出,劉俊京的人生經歷和書法藝術創作,為當代人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糧,這與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密切相關,這也是他被書壇所認可的原因所在。